中俄法律网--专业创造价值
我想去旅游 体验俄罗斯民俗风情 旅游
前苏联国家法律

吉尔吉斯斯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薛福岐   来自:邢广程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   点击数:   编辑时间:2011-1-11 11:39:11

【内容摘要】20078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对稳定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治和社会局势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上合组织峰会比什凯克峰会之后,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局势和外交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对外政策逐步调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中亚周边邻国的关系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 政治 经济 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

一 2007年以来的政治进程

  2005324,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非正常国家最高权力更迭。这是吉尔吉斯斯坦自1991年独立以来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主要是因为,1991年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大规模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三权分立、选举、多党制、多元化等等,来自西方的政治制度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与吉尔吉斯斯坦固有政治文化和传统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新的政治制度安排给各种政治力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量政党和非政府组织涌现但难以被有效整合进入建设中的国家政治生活;另一方面,传统的政治文化、思维和政治控制方式在新的条件下依然不失其有效性。因此,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非正常政权更迭正是此前一个阶段矛盾的集中爆发。2005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调整和变化,可以大致勾勒出如下几方面重要内容。

  (一)宪政改革

  吉尔吉斯斯坦宪政改革的实质就是国家政权组织方式问题。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对吉尔吉斯斯坦而言实际上意味着国家最高权力是要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还是一批人手里。事实上,吉尔吉斯斯坦立国之初于1993年通过的宪法就是议会制的设计。此后经过数次修宪,吉尔吉斯斯坦逐步从议会制变成总统制。宪政改革问题实际上也是2005"3·24"事件的起因之一,也是新政权的政治承诺之一。2005年之后宪政改革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执政当局与反对派之间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200711月,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力量起草旨在削弱总统权力的宪法并获得通过。一个月之后,吉尔吉斯斯坦再度通过一部宪法,完全推翻了11月宪法。20071015,现任总统巴基耶夫宣布组建"光明道路"人民党。20071021,吉尔吉斯斯坦就新宪法和新选举法举行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这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独立16年来第五次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新宪法。按照新宪法,吉尔吉斯斯坦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拥有十分广泛的权力;议会由原来的75席改为90席,并且全部按照政党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提名政府总理,即获得组阁权。同时新选举法规定,参选政党必须通过两道"门槛"方能进入议会--即全国总得票率不低于登记选民的5%和各地区(72市)得票率不低于0.5%

  (二)议会提前选举

  20071022,巴基耶夫总统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20071214,吉按照新宪法和新选举法提前举行了议会选举。选举结果是,政权党"光明道路"人民党获得议会71个席位,拥有稳定的宪法多数。社会民主党获得11个席位,共产党人党获得8个席位,两党在议会内部无法对政权党形成有效牵制。吉尔吉斯斯坦新一届议会是一个政权党一党独大、同时有亲政权的反对派政党参与的多党制议会。按照新宪法,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提名总理人选?quot;光明道路"人民党提名伊戈尔·丘吉诺夫出任总理。如此,吉以新宪法、新议会和新政府进入了2008年。

  新宪法和新选举法的通过为下一步的政治安排,即解散议会、全部按照政党比例代表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提供了法律前提。与此同时,宪政改革至此也告一段落,议会按政党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是吉尔吉斯斯坦各派政治力量的主要诉求。只是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与其实际运作的结果至少在当前并不符合反对派政党的愿望。吉尔吉斯斯坦宪政改革和议会提前选举的过程和结果表明,吉1991年独立以来政治发展的初始阶段宣告结束。权力广泛的总统和按照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的多党制议会是维持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这种体制将部分政治力量排斥在外,并且缺乏将其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渠道,为未来的政治冲突和矛盾乃至政权更替埋下伏笔。

  (三)总统大选

  经过3年多的调整和斗争,2005"3·24"以来上台的南方派系政治力量站稳了脚跟,掌握了吉尔吉斯政治进程的主导权。同时,巴基耶夫总统任期过半,争取连选连任,成为现政权的首要目标和任务。2007年底,吉尔吉斯斯坦以宪政改革名义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全部是围绕着连选连任这一目标进行的。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渐显现。在这个背景下,20093月吉尔吉斯斯坦宪法法院裁定,下届总统大选必须在20091028之前举行。吉尔吉斯斯坦议会据此决定,2009723举行总统大选。值得注意的是,现任总统的任期始于20058月,其第一届任期应在2010年结束。这事实上是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其中的考虑大约有两点。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而2009年内,包括来自俄罗斯等国的援助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第二,20074月之后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反对派力量严重受挫,一直无法进行有效的力量整合。2007年底,吉尔吉斯斯坦8个反对派政党与10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合组成"争取公正"运动,包括杰克巴耶夫的社会党"祖国"、库洛夫的"尊严"党在内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反对派政党参与其中。该运动是2007年反对派在与当局的激烈对抗受挫之后的重新整合的努力。该运动还成立了所谓的"公众议会",不定期举行活动,讨论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但在总统大选时间提前的背景下,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力量也许无法推举出足以对现任总统构成挑战的候选人。因此,可以预计,现任总统将毫无悬念地赢得总统选举获得连选连任。并且未来不排除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新一轮修宪和调整的可能。

  (四)对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1.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采用或者几乎全盘照搬了西方民主政体的政治模式,且未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2005年之前的政治发展历程表明,外来的政治模式表现出一种片面的发展,对政权合法性造成严重的侵蚀。2005年之后,吉尔吉斯斯坦通过宪政改革,一方面强化总统的权威,另一方面则要通过政权党的建设,在社会大众与国家权力之间设立一个中间人,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与渠道。

  2.吉尔吉斯斯坦政党制度的发展表明,在政治参与有限的情况下,政党的数量与政治参与之间几乎缺乏相关性。众所周知,在吉尔吉斯斯坦司法部注册的政党有一百多个,但对政治进程和决策过程的参与十分有限。在2007年议会选举制度改革之后,议会多数党获得了组阁权,政党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上升。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从原来的无党派成为一党("光明道路"人民党)独大的多党制。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过渡时期,这种一党独大的政党制度也许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总体来看,吉尔吉斯斯坦政党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领袖对于政党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纲领和目标,而政党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党内民主的发展更是一个遥远的课题。各个政党纲领的同质化则表明政党的不成熟。与此同时,政党自身的定位(左翼、右翼、中间、民主、自由、极端主义等等)尚不清晰,其原因主要是吉尔吉斯斯坦社会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即极少数富人和绝大多数穷人,所谓的中产阶层数量极少,尚不足以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

  4.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议会按照政党比例代表制进行选举的历史太短。一般来说,在经历过3-4轮选举之后,才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党及其选民基础。在这个空档期,政权党的获胜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二 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在较短时期内便完成了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对外开放度较高,并在独联体国家中较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与其他独联体国家原有经济联系中断、经济增长乏力等原因,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2006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大幅度增加,8%GDP增速在独联体国家中也是较高的。但是,20078-9月份以来的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接近30%,造成居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食品价格的上涨对财政供养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影响较大。全国近一半人口跌入贫困线以下。吉政府近几年来的减贫努力几乎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一)2007-2008年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截止200811,吉境内共有43.6万个经营实体,同比增长10.5%。其中农场占其中的63.7%,个体经营者占30%,其它企业和法人组织占6.2%2008年吉国内总产值估计为1850亿索姆,同比增长7.6%。其中工业总产值为858.682亿索姆,同比增长14.9%(如果扣除库姆托尔金矿的产值513.002亿索姆,则工业增长为-2.1%)。加工工业的产值为702.212亿索姆,其中食品烟草占15.9%,金属产品占51.8%,非金属矿产品占12.1%,纺织服装业占8.5%。在544种重要的工业品当中,252种产品(46.3%)的生产有所增长,252中产品(46.3%)的生产下降,40种产品没有生产。2008年完全停工的有39家工业企业,占总数的6%2008年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的总产值为1124.496亿索姆,同比增长0.7%200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6.03万公顷,同比增加2.8%。粮食生产同比增长1.3%,其中小麦产量增加5.3%2008年,平均名义月工资为5217索姆,同比增长36%,实际工资增长8.8%。吉中央银行公布的全年平均汇率为36.57索姆兑换1美元。

  (二)对外贸易状况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的数据,2008年,吉尔吉斯斯坦外贸总额为57.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为29.67亿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为27.46亿美元。贸易赤字为24.3亿美元。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赤字增速较快,其原因是进口商品的70%属于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投资类产品。

  (三)劳工汇款

  在俄罗斯打工的吉尔吉斯斯坦劳工汇款减少,对吉尔吉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据吉尔吉斯中央银行的数字,吉约有50--100万人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打工。2007年通过银行的劳工汇款达到10亿美元,占GDP21%2008年吉劳工从境外的汇款达到12.12亿美元。占吉GDP24%2008年库姆托尔金矿的产值占GDP5%)。吉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随着俄罗斯经济增速减缓,在俄罗斯的吉劳工汇款预计在7.1亿~8.1亿美元左右,与2008年同比下降33%44%。汇款减少将直接导致吉尔吉斯GDP缩小8%10%

  (四)吉尔吉斯斯坦与世界贸易组织

  199812月,吉尔吉斯斯坦在独联体成员国当中第一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吉尔吉斯经济完全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限制完全取消。吉尔吉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开放本国市场,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增强经济,尤其是农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则是降低关税之后企业可以降低进口成本。加入世贸组织给吉自身经济发展及其与中亚邻国的关系带来一些变化。目前,吉尔吉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其中74个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五)通过长期发展战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081121,吉政府批准了20062010年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770美元。20062007GDP增速为55.5%20082010年间达到6.57.9%。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是电力、矿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打击腐败等,人与社会发展也是主要任务。

  (六)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9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吉GDP的增长速度将由2008年的7.5%降低到2009年的1%。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持续恶化。这是因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依然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贸易伙伴和劳工汇款的来源国。俄哈两国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将通过贸易和劳工汇款转递到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首先对吉国内需求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吉经济增长可能在1%以下。2010年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与此同时,未来局势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依然存在。20086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制定《抵御外部冲击计划》,为期18个月。该计划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遏制通货膨胀、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此计划提供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此外,2009年初,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访问俄罗斯,获得俄方提供的3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5亿美元援助,对于稳定吉国内经济和社会局势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 外交政策的调整

  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奉行大国平衡的对外政策,主张与各国发展平等互利的国家关系。2005年上台的吉尔吉斯斯坦新政权在外交上倒向俄罗斯、主张回家,回归中亚,重视与中亚周边邻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也注重与美国、欧盟、伊斯兰国家发展关系。

  (一)吉俄关系

  吉在俄的劳工人数至少在25万人以上(这是2007年议会提前选举之前在俄罗斯具有合法身份的选民人数),实际数字可能在50万~80万人之间。吉在俄、哈两国的打工人数,考虑到季节因素,最多时可达到100万之众。2007年,从俄罗斯的劳工汇款达到10亿美元。这笔资金一方面稳定了吉国内部分民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指标,尤其是GDP有提升作用。此外,大量劳工在外打工,也解决了吉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俄罗斯方面则对来自吉的低端务工人员有需求。吉尔吉斯官方目前的态度表面上是要求其公民在俄罗斯合法居留、合法打工。吉政府劳工与移民局在俄罗斯各地设立了21个代表处,为劳工提供服务。因此,可以说,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说,吉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劳工问题。当然,吉俄两国在政治和军事等层面的合作十分密切,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具有传统和深远的影响力。

  (二)吉哈关系

  20074月底,纳扎尔巴耶夫访吉尔吉斯斯坦,双方签署了设立两国最高国务理事会的有关文件。2008年初,巴基耶夫访问阿斯塔纳,双方签署了设立两国总理理事会的文件,将两国合作进一步机制化。据吉政府负责边界谈判的高级代表介绍,吉哈边界1240公里,目前勘界已经完成,下一步要进行的是划界。两国边界共有15个地段需要调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此前双方使用的40年代地图有误,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法律上拥有,实际上对方在占有和使用。吉哈两国达成的解决办法是对等置换。20088月初,两国就边界条约的批准文书进行了换文。此后,吉尔吉斯斯坦议会批准了吉哈两国边界条约,两国边界问题得到解决。在经济合作方面,哈萨克斯坦资本控制吉尔吉斯银行业的近70%并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和伊塞克湖地区投资房地产业。

  (三)与美国和欧盟关系

  美国和欧盟对吉尔吉斯当局2007年底的宪法公投、议会选举的程序和结果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对议会选举当中杰克巴耶夫"祖国"党未能进入议会十分不满。但美在吉搞"颜色革命"走样之后,着力调整政策,改善形象, 在吉的最低目标是保证军事基地的存在。为此,美方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向吉尔吉斯提供各类人道援助。2007623,欧盟27国通过了《欧盟对中亚国家战略》,确定了长期伙伴关系的三个主要领域:安全、稳定与发展。在与本地区五国当局广泛磋商的基础上,确定了合作的6个方向:人权、善治与法治、规范管理与民主化;投资未来青年和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与投资;加强能源与交通联系;环境与水;应对共同威胁与困难。考虑到中亚国家的特点及其对独立的关切,四分之三的项目将用于双边合作。其余四分之一将在地区层面实施,如打击非法贸易、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在这个新战略的框架内,欧盟计划在6年内拨款7.5亿欧元,用于扩大和加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美欧在吉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政策取向虽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依然是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200942,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签署吉议会36通过的一项法案,撤销与美国等11个国家有关租用马纳斯空军基地的政府间协议。这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官方正式决定美国不再使用马纳斯机场作为空军基地。这无疑是吉美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中亚政策调整变化的背景下,此举对吉美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观察。

  (四)中吉关系

  1992年建交以来,中吉两国关系健康平稳向前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巨大成绩。200781416日,胡锦涛主席对吉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在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同吉总统巴基耶夫、总理阿塔姆巴耶夫和议长苏尔丹诺夫举行会见,就中吉关系、合作打击三股势力、中亚地区形势、联合国改革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关于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等12项双边文件。两国元首表达了加强两国业已存在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重申恪守15年来双方签署和发表的一系列政治文件中确定的各项原则,决定继续推动两国政治、经贸和其他领域的合作。5月,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率团赴比什凯克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会议,与吉内务部部长诺戈伊巴耶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梅捷特别科夫举行会见,就比什凯克峰会安全保卫工作和加强中吉双边执法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2007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率团赴比什凯克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与吉国防部长伊萨科夫举行会见,就双方军事技术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20077月,外交部长杨洁篪对吉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会议。在访问期间,杨与吉外交部长卡拉巴耶夫举行会见,就中吉双边关系、经贸合作、比什凯克峰会、中亚地区形势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外交部20072008年度合作计划》。20079月,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率团赴比什凯克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与吉紧急状态部部长塔希耶夫举行会见,就双方紧急救灾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吉拥有共同边界1096公里,贸易往来频繁。2007112月份,中吉双边贸易额达37.79亿美元。其中,对吉出口额为36.67亿美元,主要为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通讯技术产品等,同比增长74.6%;自吉进口额为1.12亿美元,主要为兽皮、废旧金属、铝材、单多晶硅等,同比下降6.7%。吉为中国在独联体内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为吉第五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在吉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包括公路建设、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通讯设备供应、商品分拨、餐饮等。

  (五)吉尔吉斯斯坦与上海合作组织

  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上合组织自创立以来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吉方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多边反恐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方面与各方保持密切合作,为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参与上合组织的多边经济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也想借助上合组织里的两个大国俄罗斯和中国,解决自身利益的一些关切。吉方认为,上合组织不能承担过多的任务,需要集中力量搞几个项目,成为组织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吉尔吉斯方面一直在推动设立上海合作组织议会大会(Парламентская ассмблея ШОС)并且将大会秘书处设在比什凯克。2007年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的元首小范围会谈时,巴基耶夫总统正式提出了这个设想。吉方的考虑是,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设在北京,实业家理事会设在圣彼得堡,银联体设在阿斯塔纳,地区反恐中心最初是要设在比什凯克,最终却设在了塔什干。作为创始成员国,吉方有意通过设立议会合作平台,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一)国际金融危机给吉尔吉斯造成一定冲击

  这主要是境外劳工失业回国、劳工汇款减少与国内就业问题。根据各种估计,目前在俄罗斯打工的吉尔吉斯斯坦公民约有50万至80万人,其中80%来自吉南部奥什和贾拉拉巴德州。根据吉国家移民与劳动就业委员会在近期召开的为回国劳动移民创造就业条件会议上公布数据,200812月至20092月,回国劳动移民数量同比增长近10倍,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减少就业岗位而被迫回国。吉尔吉斯斯坦官方人士估计,近期将有45000人从俄罗斯返回到吉尔吉斯,这给当地的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形势不容乐观。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为3571索姆,贫困线标准为963索姆。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吉尔吉斯斯坦35%的居民,即182.9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居民收入减少、就业形势严峻无疑是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国内政治方面南北矛盾依旧

  吉尔吉斯民族在历史上主要是游牧生活方式。在生存和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大约40多个大小不一的部落。19世纪,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部落逐步迁移到现在的吉尔吉斯境内。根据有关对吉尔吉斯部落形成过程的研究显示,这些部落分为左、右两大支系,同时还有内、外之分。吉尔吉斯斯坦没有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经验。历史上吉尔吉斯部落之间的互动经验不足以支撑民族国家的建设。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的中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吉尔吉斯部族主义。吉国内所谓的"南北矛盾",本质上就是南部和北部主要部落之间的竞争。对吉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而言,部落认同取代了国家认同,部落利益大于国家整体利益。部落成为吉民众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性元素,并逐步演变成为吉国内政治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将部族政治模式与现有政治体制进行有效整合,是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宗教形势复杂

  19911016吉通过的《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法》对宗教组织的活动管理十分自由。独立以来,在土耳其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包括吉在内的中亚国家民众宗教意识和伊斯兰教宗教认同迅速复苏(吉国内80%的穆斯林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20%的人信奉什叶派)。据吉一家研究机构2006年夏对吉南方两个州(奥什、贾拉拉巴德)和北方两个州(楚河、伊塞克湖)以及比什凯克市的调查显示,高达90.7%的受访者表示信奉安拉,其中87.9%的受访者受过高等教育。目前,吉国内有1648个清真寺,1800多个伊斯兰宗教组织。与此同时,伊扎布特在吉十分活跃。而正统的伊斯兰教无法无力反制宗教极端势力。吉仅有30%40%的伊马目受过神学教育。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于1980年在吉南方出现。吉当局对来自国外的伊斯兰宗教组织和传教活动十分宽松。加上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反对派在吉南方地区获得了落脚之地。"伊扎布特"在吉南方十分活跃,大量散发传单、录像带、光盘等宣传品。吉刑事诉讼法第299条规定,传播宗教极端主义宣传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地方当局对抓获的传播者只处以行政处罚,很少诉诸刑事追究。

  美国的宗教政策对吉具有相当的影响。从2005年开始,美国采取行动,通过吉伊斯兰宗教领袖做工作,改善美国形象。美国政府机构国际开发署实施"吉伊斯兰宗教领袖宗教宽容讲习班",在吉南方地区建立网络组织,对宗教情况进行密切跟踪。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宗教因素有可能对现政权构成威胁。200797,吉安全会议讨论"宗教局势"问题,决定强化宗教管理。200877,吉政府向议会提交修订过的《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法》,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宗教管理。为了防止出现邪教组织,新法律规定,人数达到200以上的宗教组织方能注册登记。对外国传教士的活动也进行了规范。

  总体而言,2007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局势和外交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政治上继续保持稳定,对外政策逐步调整,与中亚周边邻国的关系不断改善,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政治稳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薛福岐,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年至2008年,曾在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