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法律网--专业创造价值
我想去旅游 体验俄罗斯民俗风情 旅游
历史风云
当前位置: 中文版历史风云中俄关系

2005年中俄关系大事记


作者:薛桂芬   来自:中国网   点击数:   编辑时间:2010-10-19 19:58:02

127日,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20052008年高等教育合作执行计划签字仪式日前在莫斯科举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和俄罗斯教育署长巴雷欣出席签字仪式。

 

13121日,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访问北京。在此次访问过程中,卢日科夫会晤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贾庆林、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

 

214日,国务委员唐家璇正式访问俄罗斯,分别与普京总统、俄总理弗拉德科夫、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及地区安全形势举行了会见与会谈,建立并启动了中俄国家安全磋商机制。

 

214日,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了电话,双方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了看法。

 

217日,中国记者团访问圣彼得堡。

 

31日,中国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总领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领事办公室今天隆重开馆。

 

312日,俄罗斯警方以打击走私为名,突袭检查了位于莫斯科环城公路14公理处的“花鸟市场”,将10余名温州鞋商存放在该市场仓库内的商品查封没收,并于13日将货拘押。获悉此事后,中国驻俄大使馆立即派主管官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提出交涉,要求俄警方立即停止拉货行动。释放货主。13日中午,货主被全部释放。314日,我使馆紧急照会俄外交部、内务部,就上述事件继续交涉。

 

314日,俄罗斯外交部就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发表正式声明。声明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法律。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坚持其原则立场不变,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反对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俄方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俄方对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一法律表示理。特别是该法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要政策,即在“一国两制”政策框架内,首先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宣布愿以最大诚意实现这一目标。

 

317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对华进行友好访问。曹刚川、梁光烈、温家宝等分别与巴卢耶夫斯基会见与会谈。同日,巴卢耶夫斯基表示,支持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他说,中方做出的决不容忍各种形式分裂势力的决定是“中国的合法权力”。

 

317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表示,《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很高兴听到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它大部分谈的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体现了大陆的诚意。希望中国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祝你们成功!”

 

317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致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俄一架客机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境内坠毁并造成人员伤亡表示慰问。

 

439日,俄联邦总统顾问维克托·彼得罗维奇·伊万诺夫率团访问中国。

 

41415日,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访问俄罗斯,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俄总统外事助理普里霍季科、俄总统人权代表卢金、俄安全会议第一副秘书祖巴科夫和俄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洛希宁举行了会见和会谈。双方就发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包括独联体和中亚地区形势、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朝鲜半岛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42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俄中边界补充协定,并将该协定提交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批准。俄外交部副部长拉佐夫说,勘界工作预计将在2006年举行。

 

427日,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刑事侦查司副司长E.A.雅科夫列夫与中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黄祖跃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双方就成立打击跨国犯罪的俄中联合工作小组、加强业务信息交流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589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在俄期间,胡锦涛出席了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双边会晤,就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及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还会晤了出席庆典活动的一些国家领导人。

 

511日 ,中俄中青年学者论坛日前在京举行,20余名中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511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发生了俄警察野蛮殴打中国劳工的恶性事件。外交部沈国放部长助理紧急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

 

5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以绝对多数票批准了俄中边界东段补充协定。

 

5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京会见以主席罗戈津为团长的俄罗斯祖国党代表团,双方就中俄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525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莫斯科举行。胡锦涛、普京分别向全会发来贺词。会议通过了委员会2005年工作计划。

 

526日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全体会议批准了俄中东段边界补充协定。

 

5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41014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6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有关批准俄中边界东段补充协定的联邦法律。

 

62日,中国外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代表中俄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的证书”,并交换批准书和证书。李肇星表示,签署补充协定以及互换协定批准书,标志着协定正式生效,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走向以法律形式全部确定下来。这对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对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拉夫罗夫表示,《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批准书是一份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文件,它的签署和互换表明,中俄边界问题从此得到彻底解决。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62日,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外交部长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第四次三方非正式会晤。三国外长就国际及亚太地区形势、中俄印三方经济等领域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发表联合公报。

 

6710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率团,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的中俄第二届投资促进会议。此次投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中俄双方签署了7个投资协议,总金额达到15亿美元,比上一届增长1倍多。会议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综合社区开发项目,总投资超过13亿美元,是双方投资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

 

69日,中国老新闻工作者向俄罗斯人民赠送了60年前中国延安等抗日根据地有关苏联卫国战争战况的报道文集。

 

614日,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就双边和多边合作交换了看法。

 

61618日,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邀请,由格雷兹洛夫主席率领的俄罗斯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代表团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分别与格雷兹洛夫会见与会谈。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章程。

 

62224日,“第二届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中俄科技合作论坛”在满洲里市举办。

 

63073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分别会见了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和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并共同发表了《中俄联合公报》。

 

7611日,应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名誉主席普里马科夫的邀请,钱其琛对俄罗斯进行了友好访问。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访问期间,钱其琛还出席了在中国驻俄使馆举行的由他本人撰写的《外交十记》俄文版首发式。

 

7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了由党主席、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率领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代表团。

 

711日,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一届中俄友协章程,选举陈昊苏继续担任中俄友协会长、刘恕为中俄友协常务副会长,通过了副会长和秘书长人选。

 

714日,俄罗斯首份专门介绍中国的杂志——《俄罗斯与中国——21世纪》在莫斯科创刊。

 

812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分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共同主持了会议。双方就促进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改善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等问题坦诚友好地交换了意见。

 

815日,我驻俄使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招待会。

 

81825日,中俄举行为期8天、代号为 “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从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然后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双方派出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演习。演习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进行的。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化中俄互信、增进彼此友谊,加强两国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危机的组织协同,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中俄两国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代表观摩联合演习。

 

8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俄罗斯联邦新任驻华大使拉佐夫递交的国书。

 

93日,胡锦涛与普京通电话,相互祝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95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对俄罗斯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双方就地区问题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98日,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混委会第12次会议在俄罗斯索契结束,中俄双方签署了购买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高度评价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俄的实质性成果。

 

9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大会议时,于纽约下榻的饭店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普京说,俄中关系全面发展,在经贸、文化、国防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在国际事务中,俄中进行了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普京表示赞同胡锦涛的有关建议,强调俄方十分珍视同中国开展各领域的合作。两国元首还就当前国际和地区性的突出问题交换了看法。

 

92122日,中俄两军总参谋部第九轮战略磋商在莫斯科举行。两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与科瓦尔佐夫上将共同主持磋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反恐和维和行动以及两军关系等问题充分、友好地交换了看法。

 

923日,中俄地区经贸合作论坛在大连开幕。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与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分别率团出席。

 

92426日,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邀请,由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率领的俄联邦委员会代表团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分别会见俄代表团。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章程。

 

928日,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和俄中企业家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大会,俄社会各界友好人士150余人出席。大会由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主持。他代表俄社会各界向中国人民致以衷心的节日祝贺。

 

101日,为期三天的俄罗斯第十五届《中国、中华文明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举行。本届的主题是“中国的强盛:国内与国际方面”。来自俄、中、美、法等国家的近二百名中国问题专家和汉学家出席了开幕式。《中国、中国文明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

 

1010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与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科学和文化合作协议》。

 

1016日,俄罗斯宇航局对外合作部主任、航天专家科洛佳表示,中国是完全独立自主制定出开发太空计划的。目前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仅限于非载人项目,中国并没有采用俄罗斯的太空技术。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只是时间和资金的问题。

 

1017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会见了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一行。他介绍了俄方为明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所做的准备情况,表示相信这项活动将推动俄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梅德韦杰夫说,俄中友好合作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10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统一青年”社会运动主席布拉塔耶娃为团长的俄罗斯青年代表团。

 

101921日,应国务委员唐家璇的邀请,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伊戈尔·伊万诺夫访问中国,举行第二轮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此次磋商内容涉及双边关系、反恐、防扩散、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地区形势等问题,是继今年2月两国启动安全磋商机制后的又一次“深入的”、“积极的”对话。

 

1025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应约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以及在多边领域的合作交换了看法。

 

10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四次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1031日,中国和俄罗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陈至立和俄罗斯副总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茹科夫共同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筹划。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

 

1031日,中俄战略论坛“国际、地区形势与中俄战略协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杜马议员、前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科科申在报告中就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与会人士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111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在海南省三亚市共同主持。会晤后吴仪和茹科夫共同签署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纪要》。

 

1124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温家宝总理与弗拉德科夫总理举行会谈。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弗拉德科夫总理。两国总理在会谈中高度评价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成立十年来对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起到的重要作用,认真审议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执行情况,对2004924日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以来在经贸和人文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纪要》、《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等文件。双方商定,将于2006年在俄罗斯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一次定期会晤。

 

11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副行长梅利尼科夫近日共同签署了两国跨境银行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至此,银监会已先后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签订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信息交换、市场准入和现场检查中的合作、人员交流和培训、监管信息保密、监管工作会谈等多项内容。通过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双边监管合作机制,有利于银监会与有关国家、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信息沟通和交叉核实。

 

1118日,正在韩国釜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两国元首都强调支持两国毗邻地区加强交往,协调两国各自区域发展的战略,鼓励两国毗邻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利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1126日,外交部长李肇星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奉命向俄方通报中国吉林市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有关情况和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1129日,俄塔社莫斯科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表示,莫斯科对同北京在处理松花江有毒物质污染方面开展的合作感到满意,中国政府每天都在向莫斯科通报有关污染事件的信息。他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方表示愿意协助俄专家消除紧急事故后果,包括共同在中方污染水域评估局势”。这位外交官认为,“事件的发生突显了俄中加强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紧迫性,包括对界河水文状况的监测及保护。双方相关部门专家正在制订这方面的协定草案。两国原则上达成协议,在俄中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成立环境保护合作分委会”。

 

12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会上表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致信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温家宝总理在信中强调,中俄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保护跨界水资源,对两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介绍了中方已经并正在采取的措施,表示中方对此次污染持负责任的态度,重申愿与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消除灾害后果。

 

1289日,应国务院副总理、中俄“国家年”活动中方组委会主席吴仪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国家年”俄方组委会主席梅德韦杰夫正式访华,就“国家年”活动及双边关系举行会谈。“国家年”活动会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唐家璇、陈至立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会谈。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中俄“国家年”活动俄方组委会主席梅德韦杰夫。希望中俄“国家年”组委会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表示中国政府一定会本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121927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边界联合测图工作组在北京举行例会,同时将开展纪念测图组成立15周年的有关活动。

 

1221日,全面介绍中国的俄文月刊《中国》首发式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隆重举行。

 

1229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宣布,松花江污染带尾部残余当天已全部移出哈巴罗夫斯克市区阿穆尔河(黑龙江)水域。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政府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自即日起解除紧急状态。松花江污染带前锋于本月22日抵达哈巴罗夫斯克市,目前已移至该市下游约200公里处。

 

1231日,中俄两国领导人互致新年贺电并宣布“俄罗斯年”活动正式开始。胡锦涛指出,中俄将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全面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中俄贸易额达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高出全国外贸增幅14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中俄经贸中长期规划所确定的年均增速。据商务部介绍,目前我国是俄第四大贸易伙伴,俄是我第八大贸易伙伴,但贸易增速位居我主要贸易伙伴前列。两国领导人提出到2010年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有望实现。2004年中俄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后,两国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已成为一条友好合作的纽带。2005111月,中俄边贸额达5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薛桂芬整理)